(资料图片)
作为除住宅外当代“上班族”停留时间最久的场所,办公楼宇肩负着节能减碳重任。当前,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博会”)正在上海召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包括绿色办公、办公楼宇在内的公共建筑的低碳转型也是本届碳博会的重点话题。美的楼宇科技解决方案高级架构师宋应乾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办公建筑的低碳转型进入新阶段,接下来,办公建筑改造会逐步迈入数智化时代。6月13日,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记者表示,国内办公建筑的低碳转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他同时提到,办公建筑的低碳转型推进尚存挑战,包括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等研发应用难题;企业的成本问题;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同济大学设施管理研究院曾辉博士告诉记者,相对来说,外资500强企业对低碳办公楼宇的需求会更高、更迫切,这一定程度倒逼国内高端写字楼主动去做低碳改造,获取绿色建筑认证。由于现阶段国家未对建筑行业提出明确的降碳强制性要求,国内部分楼宇业主出于投资回报率考虑,可能会缺少低碳转型动力。办公建筑低碳转型提速据全球建筑建设联盟(GlobalABC)2021年的统计数据,建筑行业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7%,其中,写字楼、商场等商业建筑的日常运行贡献了10%的碳排放量。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花旗集团中国总部举行的“办公建筑低碳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小型研讨会上获悉,与会企业人士纷纷透露,自己所在企业在新建园区或办公建筑时,均会将“低碳”作为建筑建设和运营阶段的重要考量因素。这其中,不仅有企业社会责任在推动,现实环境和“双碳”目标也在倒逼着企业加快推进办公建筑的低碳转型。据悉,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国企项目上已经明确给出碳配额指标,要求完成规定的减碳任务。不难看出,国内办公建筑的低碳意识越来越强,低碳转型进程正在提速。张雪峰告诉记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已经建立起一批节能建筑示范性项目,包括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减排建筑、智能建筑等类型。张雪峰提到,相比欧美国家,国内办公建筑的低碳或零碳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欧美国家在建筑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更加成熟,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较低。未来,随着国内政策引导、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等持续进步,这个差距有望缩小。曾辉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办公建筑的降碳转型走到0.5阶段,正向2030“碳达峰”的目标迈进。他提及,一些总部在欧美国家的外资企业,他们在绿色办公上有硬性指标要求,因此,这些企业在选择办公楼或者园区时,往往都要求必须是低碳园区,须拥有绿色建筑的相关认证,如LEED认证等。外资企业在选择办公楼时对地段也有要求,这倒逼着地标建筑或者高档办公楼宇主动开展节能、低碳转型。“不然它就租不出去或者租金没有那么高。”来自仲量联行(JLL)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绿色认证的办公项目租金比非绿色认证办公项目高约10%~13.3%,绿色认证的办公楼平均售价比非认证的办公楼高约8.9%~14.4%。转型尚面临不少难题记者注意到,当前,国内办公建筑的低碳转型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从各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度ESG报告可以看出,“绿色办公”已成为报告的高频词汇。但企业的“绿色办公”举措,大多还停留在无纸化办公、节能宣传、循环利用办公用品等层面,较少有企业能将“绿色办公”深入到建筑的节能改造上。张雪峰向记者表示,办公建筑在推进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一是技术难题,包括建筑节能技术、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二是成本问题,低碳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筑业的利润率较低,如何平衡成本和效益是一个难题;三是政策支持不足,政府需要加大对低碳建筑的扶持力度,推动低碳转型的发展。曾辉也提及企业成本顾虑。他告诉记者,由于建筑行业暂时没有迫切或强制性的碳配额指标,而办公建筑的降碳改造、LEED认证等环节都需要成本,一些楼宇业主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往往会选择购买碳汇等其他方式来实现降碳,这是国内办公楼宇低碳转型的推动难点。至于其他方面,曾辉认为,国内有较完善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建筑节能改造的实力也不弱,绿色建筑材料齐全。美的楼宇科技解决方案与交付资深经理张玉霜则以花旗集团大厦的低碳改造为例,提出国内办公建筑设施管理普遍面临运营不专业、智能化程度低等挑战。他表示,办公建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可通过“装配式建筑”减少建造期碳排放、通过高效机房减少运营期碳排放。